毕业典礼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结束,也是人生新的开始。带着萌娃接受拨穗、别出心裁的学士帽、院长亲自弹唱……这些特别的时刻,承载着师长与亲友们的爱的传递与期许,也定格了属于毕业生们的独家记忆。


两面锦旗 致谢温暖关怀
6月18日,学校2025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的尾声,一位家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锦旗赠送校领导,感谢学校给予孩子和她四年的关怀,锦旗上写着“温暖送人心 真情系学子严雨萌及全家敬赠”。
严雨萌是商学院2021级会计专业学生,因先天性脊柱问题,自小开始轮椅便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2021年入学前,学校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为她的妈妈安排了宿舍管理的工作,一方面方便陪读,二来也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商学院所在的第三教学楼特意改建了无障碍通道,学校还为她提供了助学金资助。每逢节点,校院领导上门慰问她。在温暖和善意中,严雨萌逐步接纳自己、找到了自我价值。“残疾是特点,不是缺点”带着这份接纳与认可,严雨萌在大学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做家教,自学日语并通过了等级考试。她说:“大学四年,我变得更加坚定了。大学所有的经历,一起塑造和成就了更好的我。”
在商学院毕业典礼和授位仪式现场,她向学院赠送写着“如寒冬里暖阳,如风雪中送炭”的锦旗,她说,选择商学院是人生“浓墨重彩的第一步”,学院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帮助给了她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全家一起参加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上,美术与设计学院巴基斯坦籍2023级绘画研究生沙婉儿(Sadla Sarwar)的硕士帽旁,晃动着一顶迷你版流苏帽——她两岁半的女儿Anood紧紧地抓着她的衣角,用圆圆的大眼睛环顾四周。
2023年,沙婉儿从巴基斯坦来到成都时,女儿才10个月大,此后2年,从20多公里外的家到学校,有轨电车转乘地铁,再换乘公交车,来回将近4个小时的路程,女儿常常陪着她,和她一起上课,在她遇到挫折时,用笑容和拥抱温暖她,做她坚强的后盾。她说:“给Anood穿上和我一样的毕业袍和学士帽是一种荣誉,因为她也为这一切付出了很多努力。”
丈夫Talha在攻读电子科技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得知典礼的时间,他提前请假,来到现场记录妻子的“重要时刻”。“沙婉儿的勤奋和勇敢也激励着我,她是女儿的好榜样,我为她感到骄傲!”

与成大同行7年 “迟到”3年的合照
“321,茄子——”毕业典礼结束后,体育学院2022级运动训练研究生陈俊豪与家人合影留念。三年前,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缺席了陈俊豪的本科毕业典礼,所以在孩子的硕士毕业时刻,他们特地坐高铁,从1000多公里外的广西柳州赶来。“我们非常信任成大,非常喜欢成都,谢谢学校培养了我的儿子。”陈俊豪妈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儿子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她身穿绿色旗袍,祝福儿子旗开得胜,未来一路绿灯。
2018年本科入校,陈俊豪加入了成大飞盘队。在教练和队友的鼓励下,他决定继续考成大的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飞盘联赛上为校争光。2个月前,他成功入选团队飞盘国家队候补名单。毕业后,他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体育老师。

这一刻,把荣耀穿在爸妈身上
“来,爸妈,你们穿上我的学士服,我们拍张照片。”影视与动画学院2021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路东鲲,为爸妈穿上自己的学士服。快门按下的瞬间,路东鲲的父母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这一刻幸福具象化了。他们说,今天一大早就从成都的家里打车来到学校,穿上儿子学士服那一刻,自豪之心油然而生。

与祖国越南一起前行
很多毕业生对学士帽进行了精心设计,有的在帽檐簪上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的搭配苗族银饰等民族特色元素,尽显中式美学。其中,一顶贴钻的学士帽在灯光下格外耀眼——影视与动画学院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越南留学生黎秋香,别出心裁地用钻在学士帽上拼贴出越南国旗的形状。
收到学校为毕业生定制的学士帽的当晚,秋香就开始行动,1000多颗钻,她用镊子一颗一颗地固定在帽子上,还借助直尺反复调整五角星的形状,耗时2天,秋香才完成她的作品。“在本科毕业这个人生的重要时刻,这顶学士帽,象征着我与祖国越南一起前行。”

青春的“记念”
法学院毕业典礼上,一曲《记念》缓缓响起,将毕业生们的思绪一同拉回过去四年并肩奋斗的校园时光。这首歌的演唱者是2023级法学专业的张荷笛,她说:“选中《记念》并非偶然,旋律里的柔情与歌词中的怀旧恰好映照了我们日夜奋读、反复推敲法条的点滴。”正是这种契合,让全场在歌声响起之初便沉浸其中。
演唱结束,一位毕业生学姐缓步上前,轻轻握住张荷迪的手。“这首歌让我想起了和室友们一起熬夜赶论文、互相鼓励的日子。那些曾经觉得辛苦的时光,如今回忆起来,都成了无比珍贵的回忆。”这一刻,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温暖在静静流淌。

专属定制 为你启程
学生活动中心演播厅门口,整齐摆放着几排可乐,瓶上印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每一位毕业生的名字,这是学院专门为毕业生们提前定制的。除了毕业生的名字外,可乐瓶上还印有“鹏程万里、乘风破浪、一帆风顺”等祝福语,代表学院对毕业生们的希冀与祝愿。
毕业典礼上,杨玉华教授以五首绝句赠别2025届毕业生。从“年年送别意殷殷”到“龙虎榜头定君名”,杨玉华教授一字一句、声情并茂地朗读着,饱含着对毕业学子的殷切祝福。

鹿鸣声远 文明互鉴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毕业典礼上,院长和老师们即兴弹唱《说句心里话》,表达对2025届毕业生远行的不舍,也传达了“艺术之路需永葆赤子心”的叮咛。
为了表彰国际部学生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突出贡献,学院特设立“中外交流使者”的称号,期待他们以艺术为媒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自是人间英物 不须更试啼声”
“下一站,要去把别人的窗台擦成黑板啦”学术交流中心大礼堂的门口,画架支起了3块小黑板,以蓝白的气球与鲜花装点,其中一块黑板上写着“自是人间英物,不须更试啼声”。一旁的展板用诗歌串联起晨读铃、教案本、试讲身影等师范学子的校园记忆碎片。这些共同展现了学院对毕业生们的期许,希望他们未来在三尺讲台上,传承知识的火种,照亮学生们的梦想。
(采访/刘雪梅、代若菡、刘亚菲、孟洪兴、许佳琪、曹诗婕、刘莉、杨逸坤、月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