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星空综合体育全站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前身为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圣修医院,始建于1901年。2010年整建制划入星空综合体育全站。自2014年起,临床医学院正式成立,与附属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管理模式。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扎实推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构建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相衔接的完整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探索新医科建设路径,注重医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拔尖特色人才培养,于2021年12月,成立星空综合体育全站张澜学院裘法祖班(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特色应用型医学人才。


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2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于2012年获教育部、卫生部审核通过;2020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并于2024年获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022年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临床医学专业位列全国第96名;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结果,星空综合体育全站临床与健康学科跻身全球排名801-1000位,全国排名第36位;2024年,临床医学学科晋入ESI全球前1%。医学检验技术于2022年申报,并于2023年获批并首批招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338人,博导2人、硕导40余人、高级职称280余人,硕博学历人员360余人。目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后备人选3名;四川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6名、后备人选3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2名、临床技能名师2名;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2名;成都市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后备人选6名。教师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重大项目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高等学校创新性实验项目2项、第二批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一流专业建设1项、校级教改项目38项、校级实验室教改项目7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校级国际化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三全育人”项目1项、校级第二届师德师风建设示范项目1项。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1人,坚持严谨育人、创新育人、主动育人、人文育人“四育”特色,坚持“小规模、精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将“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研究生录取率实现五连升,2024年本科生研究生录取率为50%,数10余名学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国解放军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院确立医学教育国际化理念,致力于搭建人才国际化培养平台。近年来,先后与美国、新西兰、加拿大、荷兰、泰国等国家多所大学合作。


学院、附属医院学科体系完善,技术力量较雄厚,是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康复领域)核心单位,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西南地区唯一的创伤骨科研究所——成都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成都市骨科质控中心、胸外科质控中心、星空综合体育全站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截至目前,共获批省市重点学/专科32个,包括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4个(骨外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临床遗传学实验室),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4个(胸心外科、医学检验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成都市医学重点学(专)科18个(骨科、护理学、临床药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康复科、健康管理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血液内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消化内科、老年病、妇产科、肾病学),成都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形成了省、市级重点学科群和一批特色专科。


学院遵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六个要”“八个相统一”要求,打造特色思政课堂。以全国首列健康列车为载体,开设《健康列车实践教育课程》,建设“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打造“1+10+10”“微医生”名片,2000余人次学生参与“1+10+10”微医生服务模式,通过健康列车实地、社区服务和互联网医院问诊、回访等方式进行健康咨询,遍及川渝黔滇100余个偏远地区,足迹逾10万公里,服务12万职工和近50万百姓。健康列车实践教育构建的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相融合的模式,多次得到上级部门及专家的赞扬和肯定,也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30余家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中国教育报连续两次专题报道。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学院以线上课堂连线校园课堂的形式,开设《战地课堂--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及引导。2022年8月获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设立的“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始终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将提升大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师生健康的主要前提。依托大健康素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医学虚拟仿真实验研究平台、成都市急救教育科普基地、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等平台,开展多元化交叉融合的大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传递大健康理念。2023年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获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健康校园”银级认证。




Baidu
pc星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