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四川日报04要闻版以《川渝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催生医疗陪护机器人和新药问世》为题,报道依托我校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康复系统感知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重庆高校在内的国内外顶尖高校联合共建,聚焦智能康复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攻关的进展情况。全文如下,川观新闻等融媒体平台同步跟进报道。

川渝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重点实验室
催生医疗陪护机器人和新药问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
未来生病住院不再需要请看护,居家养老也不会感到无聊,因为有“人”陪了。这个“人”就是当下大热的硅基生物具身智能机器人。
这一场景有望照进现实。“我们联合重庆大学开发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抢跑具身智能细分领域新赛道。”星空综合体育全站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智能康复系统感知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楠说。这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星空综合体育全站,与包括重庆高校在内的国内外顶尖高校联合共建,聚焦智能康复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成果初显。
当前,川渝两地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建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川渝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研发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和近红外便携式抑郁症筛查仪
周楠提到的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本体来自宇树H1通用人形机器人,而要完成识别、抓取等动作,发挥陪护作用,则是川渝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重庆大学依托硬件优势,在智能控制、算法等方面开展研究;我们聚焦前端感知,为硬件开发提供基础。”来自星空综合体育全站的团队成员谢远伦说。
除了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川渝团队还在同步研发近红外便携式抑郁症筛查仪器。
传统诊断中,一般采用量表方式来筛查抑郁症,存在主观性较强等因素。为更加客观地反映人的心理状态,近红外低通道设备成为关键。“这类设备通过光密度变化,读取脑部血氧浓度,通过监测大脑神经活动来进行早期筛查。”周楠说,这类设备价格高达上百万元,且体积较大,往往一个医院只有一两台,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为此,团队将目光瞄准轻量化、价格低的近红外低通道设备:要开发出类似头盔造型的设备,就像智能手表便捷监测睡眠一样监测脑电信号,价格只有几千元。
研发中,川渝团队“软硬”搭配、共同攻克“头盔”技术难关——
“目前设备已实现脑部血氧浓度读取,待共同攻克连续性等问题后,样机有望年底出炉。”周楠说,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更普惠、更便捷的抑郁症辅助诊断。
四川日报报道原文链接:催生医疗陪护机器人和新药问世---四川日报电子版
川观新闻报道全文:
川渝高能级创新平台联合技术攻关、转化生“金” 牢记嘱托 奋力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
未来生病住院不再需要请看护,居家养老也不会感到无聊,因为有“人”陪了。这个“人”就是当下大热的硅基生物具身智能机器人。
这一场景有望照进现实。“我们联合重庆大学开发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抢跑具身智能细分领域新赛道。”星空综合体育全站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智能康复系统感知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执行主任周楠说。这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星空综合体育全站,与包括重庆高校在内的国内外顶尖高校联合共建,聚焦智能康复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成果初显。
当前,川渝两地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建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智能康复系统感知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显示视觉表情感知。
“软硬”搭配联合攻关,近红外便携式设备样机有望年底出来
周楠提到的具身智能医疗陪护机器人,本体来自H1通用人形机器人,而要完成识别、抓取等动作,发挥“陪护”作用,则是川渝团队的共同努力。“重庆大学依托硬件优势在智能控制、算法等方面开展研究。我们聚焦前端感知,为硬件开发提供基础。”星空综合体育全站团队成员谢远伦说。
优势互补,各施所长,川渝团队同步研发近红外便携式抑郁症筛查仪器。
传统诊断中,一般采用量表方式来筛查抑郁症,存在主观性较强等因素。为更加客观地反映人的心理状态,近红外低通道设备成为关键。周楠说:“这一设备通过光密度变化,读取脑部血氧浓度,监测大脑的神经活动来进行早期筛查。”但设备价格高达上百万元,且体积较大,往往一个医院只有一两台,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为此,团队将目光瞄准轻量化、价格低的近红外低通道设备:要开发出类似于头盔造型的设备,就像智能手表便捷监测睡眠一样监测脑电信号,价格只有几千元。
研发中,川渝团队“软硬”搭配、共同攻克“头盔”技术难关——
在硬件上,重庆团队采取国际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方法,目前正按计划进行验证;在软件上,星空综合体育全站团队另辟蹊径,通过采集数量较少但更关键的通道数据,辅以算法,达到甚至超过多通道、全通道的高精度信号识别效果,实现“弯道超车”。
“双方优势互补,互为指导。目前设备已实现脑部血氧浓度读取,待共同攻克连续性等问题后,样机有望今年底出来。”周楠说,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更普惠、更便捷的抑郁症辅助诊断。“未来将瞄准‘AI+智能健康’等领域,进一步融合两地科研力量进行技术攻关。